開啟“大海紅”熱度,打造遼南首個“網紅”旅游島
拋卻城市喧囂,體驗田園牧歌,感受海鮮美味,探尋美麗島嶼……五一前夕,由眾多“大海紅”和媒體記者、旅游達人組成的聯合采風團一行來到莊河市
石城島鄉。兩天的走馬觀花,讓大家了解石城島鄉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人文旅游等內容,并積極為石城島鄉的發展建言獻策。
“全城發現大海紅”是由大連市委宣傳部和網信辦主辦的城市網絡形象代言評選活動,于去年初揭曉。評選出的十位“大海紅”和眾多“小海紅”,引起社會各方熱烈反響,也得到盛產海紅的石城島鄉領導的特別關注。今年春天,鄉黨委書記姜延源主動找到有關方面,表達了請“大海紅回家看看”的熱切愿望。于是,一場說走就走的特別尋訪之旅,就讓“大海紅”們踏上了這座盛產海紅的神奇島嶼。
石城島是大連最大的海紅(貽貝)生產基地之一,年產海紅1.5萬噸。每逢四月,這里的漁民把打撈上岸的海紅煮熟,晾曬在島上的田野山坡上,制作淡菜。一登上海島,這個熱烈現象就引起尋訪者的極大興趣,但是大家很快就發現了石城島的神奇:不僅有海紅,而是樣樣紅。
“石城島位于黃海北部,北臨莊河2海里,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北黃海地區距大陸最近、面積最大的島嶼。島中主峰頂上有古長城,因此叫做石城山,島也因此稱為石城島。”石城島鄉鄉長任傳英在推介石城島景區時介紹,石城列島空氣清新、景色秀麗、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石林、鳥島、響島、奇石灘等獨具海島特色景觀和萬畝杏樹林,是國家AAA級景區、國家第五處“海上游釣樂園”、遼寧省特色小鎮、海洋生態小鎮和牡蠣之鄉。早在1948年,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曾在石城島寫下七絕一首:“貔子窩前舟暫停,陽光璀璨海波平。汪洋萬頃青于靛,小嶼珊瑚列畫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海島生態體系良好,石城島成為世界珍稀瀕危保護鳥類黑臉琵鷺在中國大陸的唯一繁殖地,被列入大連市黑臉琵鷺自然保護區管理。這個集生態種植養殖、海島旅游、住宿娛樂、垂釣休閑為一體的石城島景區,給了“大海紅”們不一樣的海島感受,他們紛紛亮出“代言”絕活,用各自擅長的方式傳播海島風情,暢談采風觀感。“愛旅行、愛生活、愛大海”的老兵偉哥是十佳大海紅之一。在島上,他用獨具慧眼的鏡頭拍下一組令人垂涎的照片,推發在微博“一城一味一故事”專欄上。他滿含深情地寫道:“大連生蠔小鎮的養殖海域,地處北緯39度,同屬世界知名的最佳生蠔養殖產區。點個大大的贊!”記者注意到,這個專欄閱讀量已超過5000萬人次。十佳“大海紅”之一廖原是著名視頻欄目《走在大連街頭》的策劃人和主持人。登上石城島,他精心拍攝了許多珍貴鏡頭,為了一個個新奇的發現,他甚至錯過了采風團的全體合影。他說:“真沒想到離我們不遠的石城島,居然有這么美的景色和這么好的成就。以后,我不但要走在街頭,還要走在島上。”來自新聞傳媒集團的“大海紅”孟亮、沫沫、溫笑權、韓永銀、于飛飛等都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不已,他們分別用自己的特長記錄下海島的故事,要與更多的粉絲分享。
臨別之前,在鄉政府舉行了座談會上。書記和鄉長與“大海紅”們圍坐在一起,就如何更好地定位與規劃石城島景區的發展認真聽取意見。“石城島欲打造旅游島,首先要突出主景點以吸引游客,提升知名度,圍繞主體景區重點發力。”原新華社記者李小林建議石城島景區突出重點,打造北方“海上石林”景點以及石城山莊,觀賞海島全貌。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張錫明則建議石城島鄉應根據自身特點征集簡潔有代表性的旅游口號,達到易記憶,好傳播的效果。大連海外旅行社董事長劉仲興奮地表示,要把房車開到海島,把大連市內旅游資源和海島旅游資源串起來,讓中外游客很全面地了解大連。同時,采風團還就如何做好旅游事件營銷、親海玩海、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等給出了許多好的建議。
短短兩天時間,采風團成員和石城島鄉領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立即面對面建群,交流體會,互通有無,儼然成為微信老友。來自大連晚報的十佳“大海紅”張曉帆曾多次登島采訪,也曾報道過遼寧省首批特色小鎮生蠔小鎮的獨特風貌。她表示,石城島養在深閨人未識,還需要更多的宣傳。姜書記在群里表示,十分珍惜和感謝這次“大海紅”探親活動,希望大家隨時上島,經常采風。任鄉長說,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發展建設,為廣大游客打造出一個更加美麗、吸引人的石城島景區。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石城島景區接待游客數量逐年上升,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超過12萬人次,2019年預計接待游客數量將超15萬人次。“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了解到石城島,這里風景優美,非常適合親子游。”來自大連中婦旅國際旅行社的王雪告訴記者,作為大連本地的旅游從業者,她有義務讓更多游客了解到石城島之美。
文 丁一一 蘇航
——開啟“大海紅”熱度,打造遼南首個“網紅”旅游島